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及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作者:李俞娴 时间:2025-03-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普洱学院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根据普洱学院教师工作部的通知要求,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25年2月27日在学院会议室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以“理论领学+案例警示+深度研讨”三维联动形式展开,切实推动师德规范入脑入心。


        在理论学习环节,学院党总支书记尹爱军同志通过“重点阐释+实践指导”的方式,逐条解读《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针对“坚定政治方向”准则,结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三个融入”教学要求;在“潜心教书育人”准则解读中,重点强调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具体路径。特别针对青年教师群体,提出“师德承诺制”和“导师帮带制”双重保障机制,将准则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职业规范。

        警示教育环节,商宇院长聚焦《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三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学术不端、师生关系失范、教学责任缺失等三类高发问题,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必要性,以及违反准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普粉丽副书记结合《第四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们的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深度研讨阶段,各教师轮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张汝美教授结合二十载从教经历,提出“师德建设要像数学证明般严谨细致”的生动比喻;刘霄老师分享我们要增强廉洁意识,守住底线,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会教师纷纷参与讨论,承诺将准则要求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学习的典范。

        最后,尹爱军书记在总结中提出“常态化”建设规划:将本次学习内容列为各教研室活动的第二议题,要求形成学习计划,实现常抓常学,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本次活动创新教育载体,通过理论阐释具体化、警示教育场景化、制度建设体系化,实现师德教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的转变。学院将持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准则要求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师德根基。
                                     

                                       数学与统计学院
2025年2月27日

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