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探索那丙田光伏项目的乡村振兴之路——“魅力澜沧畔,秀美曼连村”乡村振兴实践团赴思茅港镇实践活动纪实

作者: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 时间:2024-07-23


2024年7月7日,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魅力澜沧畔,秀美曼连村”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对那丙田光伏项目展开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该项目正以一种“咖光互补”的新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土地利用方面,那丙田光伏项目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租赁方式。项目以400元/亩的价格租赁咖啡地和茶地,租赁期长达25年,每亩合计1万元。同时,为充分保障农户权益,对于因项目建设给咖啡、茶树带来的损毁,给予了4000元/亩的损毁补偿费,使每亩总费用达到1.4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设完成后,种植管理权限仍交予百姓,实现了“咖光互补”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土地得到了高效利用,百姓不仅可以通过光伏发电获得收益,还能继续在光伏板下进行咖啡的种植和采摘。普洱市思茅区那丙田光伏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咖光互补”光伏项目,成功实现了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45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因燃煤造成的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43.83吨,氮氧化合物49.04吨,二氧化硫22.79万吨,烟尘8.77吨,节约淡水33.15万立方米。

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那丙田光伏项目(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项目有效拉动劳动就业。“村民既可以在咖啡地里继续种植管护,农闲时又能实现多途径就业,提高农户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思茅港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郭灿吨表示。从经济效益来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临时就业机会。基地咖啡采摘以及光伏建设临时工每天工资200元,这一务工收入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隐形收入,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该项目的作用远不止于经济层面。在能源领域,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了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农业生产方面,“咖光互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微环境,为咖啡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乡村发展的整体角度看,项目的实施吸引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咖光互补(2024年7月7日摄)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团的同学们认识到在那丙田光伏项目的带动下,思茅港镇的乡村面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村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曾经的传统乡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项目有效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了当地能源结构,切实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电力供应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真正实现了社会有效益、人民有福祉、科技有创新的共赢局面。同学们希望通过调研宣传,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此项目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未来,期待那丙田光伏项目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更多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